第223章 铁桶江山_家兄宋太祖
笔趣阁 > 家兄宋太祖 > 第223章 铁桶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3章 铁桶江山

  第223章铁桶江山

  “所谓农业补贴,就是根据各府,各县的实际农业生产情况,对鼓励种植的农产品进行补贴,比如这邓县吧,这里地势平坦,水资源丰沛,且还有现成的水坝,其实就非常适合统一放水,统一插秧的种植水稻,顺便还能在稻田养鱼养蟹,走水路从邓县到开封的话半日即达,无论是鱼还是蟹都死不了,不过也正因为此地距离开封太近,当地的农民多半都已经进城,导致土地几乎都闲置了,这岂不可惜么?”

  “说到底,其实经济这东西说复杂也没那么复杂,我大宋这两年经济发展犹如烈火烹油的原因是什么?两个字,印钱而已,朝廷也好民间也好,通过贷款贷出来大量的纸钞,而纸钞这东西对朝廷来说是没成本的。”

  “这其实就叫放水,放出去的水落到财主手里财主就会开工厂,一部分的水回流到朝廷的手里成为地皮收益和税收,一部分流到百姓手里成为百姓的收入,朝廷则再通过工程建设把收回来的水再放下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大宋的经济自然就蒸蒸日上了。”

  “当然,确实也得有东西能托得住朝廷放出来的水,也就是城建,电力,还有水泥等各种工坊和各种大小商行。”

  “不过既然是放水,就必然有些人会多接一些,有些人会少接一些,那些接不着水的人很容易就成为发展中的代价,比如农民,这一波经济发展中,其实代价最高昂的就是自耕农,因为资产上涨跟他们无关,粮食虽然涨价,但这个钱其实大头落不到他们身上的。”

  “对于流民来说,他们原本就没有土地,所以可以进城打工,就算是留在乡间给地主干活,据我所知现在的地主也不敢像以前一样动辄收五折以上的地租了,普遍也就收两折到三折,甚至开封周边都是一折的,物价涨的再多,至少口粮人家是自己种,不卖就完了,田租和赋税降下来了,就不可能饿死,生活质量照比以前肯定是会更好。”

  “大地主的话,现在至少京师周边的大地主只要还活着的都跟商行有合作,有些是干脆把地押给钱行进城做生意了,再不济也能跟商行大买大卖,有一定的议价权,只要脑子不是太笨,这大水漫灌的怎么也能接到一些。”

  “所以啊,这代价就都让小地主和自耕农承受了,随着城里的房子越来越贵,相比较之下他们留在村里的宅子慢慢也就不显值钱,甚至卖也卖不出去真的就一文不值了,更别说,现在耕地的售价对比两年前,已经打了四折了,要知道这还是通货膨胀两倍以上的四折,若是不能补偿他们,我心,甚愧啊。”

  赵匡胤和赵光义闻言,面面相觑,赵匡胤甚至还用手指了指太阳穴的位置,向赵光义投以一个闻讯的眼神,意思是:老三这脑子没被驴给踢了吧?

  毕竟正常来说,除非是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已经有了造反的风险,否则朝廷为什么要给老百姓钱?自耕农啊,那不还是有产阶级么?

  见状,赵光美也叹息一声道:“刚刚说的那些,是写史书上,邸报上,给后人和天下人看的理由,这不显得咱大宋做事仁义么。”

  二人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心想,三弟至少不傻。

  “朝廷靠印钞放水,这个钱注定是很难流入农业生产之中的,这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工农业剪刀差,长此以往,则必然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一边放水,一边又对底层百姓没有保障,这就是富者对贫者赤裸裸的掠夺了。

  不管怎么说,至少几十年内,城市人口不会比乡村人口多,乡村的百姓手里若是连丁点钱都没有,如何消费,如何买东西?用不了多久,他们除了口粮之外什么都买不起的了,到时候城里生产的东西又卖给谁去?没有人能把商品卖给穷光蛋,老百姓没钱的话开封府的产能很快就会过剩的。”

  毕竟这是大宋,根本没法用外贸来拉动经济,外贸的交易量太小了根本拉不动,若是真对贫富差距不管不顾的话不出十年经济危机就会接踵而至。

  所以说该发钱就得发钱,老百姓手里有钱了不用谁指导自己就会消费,否则钱都集中到距离水管更近的人的手里,早晚要出事儿的。

  当然,对于宋朝来说至少不用担心那些有钱人接了水之后全泼国外去,国外也没地方让他们过泼水节。

  退一万步说谁敢去国外过泼水节赵光美还能杀他全家以泄心中之愤,合不合法的也没人管得着他。

  “再者,目前开封周边各村抛荒现象都已经有不少了,而且未来肯定会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早晚会影响咱们大宋的粮食安全,农乃国之本也,所以,有些地方可能确实是需要朝廷发点钱,老百姓才愿意种地的,此其二也。”

  “当然,这两条其实也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十年之内,这两条倒还谈不上什么危机,其三,便是朝廷对基层掌控力的问题,自秦汉以来,朝廷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行政单位一直都是县,如今农业税不收了,县衙的权柄也少了,朝廷对基层乡野其实是颇有些失控的状态的,这其实很危险。”

  “原本的县衙,是以收钱为目的存在的,为了收钱,就要有许多许多的县吏,层层贪污之下便很容易造成老百姓负担过重,土地兼并,官逼民反,等等问题,但确实,历朝历代也因此能够勉强的对乡野之间有个掌控,掌控不住的时候差不多王朝也就到中后期了。”

  “咱们大宋现在既然不缺钱,何不干脆反其道而行之呢?收钱可以掌控基层,发钱也可以啊,一个县衙,一百个胥吏收钱也未必够用,但要是发钱,三五个胥吏应该也足够了,给乡下也放点水,乡村才能繁荣啊,所以我建议,以土地和务农人口为准,每亩地,只要种了地了,便补助二百文钱,五亩地就是一贯,一个有一百亩地的普通小地主,只要这地里种上粮食,一年就是二十贯的一个额外收入,嗯……也算是不无小补,是吧?即使是流民、佃农,当包身工的时候大概率也会因此而涨点工资。”

  “而朝廷呢,则可以彻底的统计一下国家现有的耕地面积、亩产、种植分布,人口等,动员的时候也更方便,自然也就不用担心那乡野之间出现什么占山为王的土匪好汉了,朝廷只有真正了解乡野,才能更好的使得上力,制定更合适的政治经济计划。”

  赵匡胤闻言,虽然依旧皱眉,却也点头道:“你说得确实是有道理,而且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件好事,更能因此而重建朝廷的县衙,可是……可是就怕此例一开,口子就合不上了啊,今年既然给了,明年又要不要给?今年商行赚到了大钱,那是因为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明年商行还能赚这么多钱么?”

  赵光美却是胸有成竹地道:“这就不得不说,此策的第四个好处了。”

  “还有第四?”

  赵光美得意地道:“还是以邓县为例,此地,虽然商行也占了大量的土地,但是毕竟杯水车薪,商行定下了统购统销之策,但且不说还是会有人偷着买卖破我垄断,商行本身,哪有那么多的人手收粮?到头来,还是要那些地主豪强配合与我,这好处,统统都让他们赚了。”

  说白了,就是现代社会中阿三的模式,阿三其实也是想学倭国搞统购的,结果却愣是搞成了最低收购价,整得朝廷非但不赚反而还要赔上不少,农民也的不着实惠,地主阶级却富得流油。

  “然而若是有了这财政补贴,商行完全就可以让他们全县一齐放水,一齐种稻,一齐收稻,除了稻子以外也不让他们种别的东西,如此,商行要垄断这个县的稻子只需要收一次就够了,而且大约能收上来多少也都心中有数,起码不会被贪污太多。”

  “如此,若是能够全国推广,则明年开始,全国范围内哪里种稻,哪里种麦,哪里种棉哪里种豆,皆在我商行的控制之下,种了就给补贴,还负责统购统销,谁会不乐意配合?只需制定一个严密的计划,不但可以将农业种植的效率最大化,收,售的效率也能完全的被商行所控制,商行也可以对农业资源进行充分的合理调度,乃至于再去开办一些乡镇企业什么的,大哥,我如果能够完全控制整个大宋的农业生产,我岂不是想赚多少钱,就赚多少钱么?花多少钱我都能当成本给赚回来啊。”

  说白了这都不是钱的事儿了,农业如果能彻底握在手里,全国人民的生死小命,其实也就等于是捏他手里了,为了这个目的,花多少钱都值啊。

  这就是倭国模式和三哥模式的差距,其实就算朝廷没有这笔横财的话,这个事儿商行也是打算做的,贷款做。

  “如此,商行可以通过垄断掌握大量的利润,农民可以得到补贴,大哥和朝廷可以得到仁德之名,乡民们更有钱了也可以消费城里工厂的产品,工厂卖了产品还要给朝廷缴税,这可真是秦始皇吃花椒,嬴麻了啊!!”

  说到这,赵光义和赵匡胤两人终于是恍然大悟。

  我就说么,咱三弟什么时候做过赔本的买卖。

  俩人对这方面的事情也不懂,但对赵光美的信任却是百分之百的,赵光美既然说向下发钱有这些好处,那他们就认为一定有。

  却是真没想到,这经济之道,居然还有这么多的门道。

  明明是花钱的事儿,居然还能赚钱!

  这三弟,真的是太聪明了,简直就是……财神爷转世啊。

  经过商议,赵匡胤还是决定,商行和朝廷要现在虽然一个锅里做饭,但吃饭还是要分锅吃的,这个钱,还是由朝廷来出。

  目前大宋登记在册的耕地面积是两亿亩不到,如果能登记一些隐田的话,他估计应该是三亿亩,如果所有的耕地全都按照商行的要求去种地的话,每亩补贴一百文钱,无非也就是三千万贯而已。

  这么一算,赵匡胤自己都是一愣。

  原来这么大的事,办下来居然三千万贯钱也够了,而这三千万,对于朝廷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压力。

  况且赵匡胤又不傻,自然明白,随着朝廷的持续放水,未来的钱会越来越毛的,十年之后,这三千万可能就已经不算个钱了,但向下分钱的好处却可以借着巨大的惯性而持续。

  虽然朝廷多年来将金银铜等贵重金属都尽可能的往钱行送去压箱底做你什么准备金了,但……没什么卵用,这一二年里,纸钞已经彻底放飞自我,金属货币根本锚定不住了,甚至国库的贵尽数储量实际是一年比一年更少的。

  因为目前治铜的纯度还是稍微有点不够,外置电线什么的虽然都换上了铜制电线,但生产电机的线圈依然还是在用细银线,甚至是细金线。

  那就没什么说的了,干吧。

  中旨下给端文殿,一时间众宰相无不骇然,隔天,邸报上就报道了这件事然后飞马传向各州府,不过半个月的时间便传得妇孺皆知,天下人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都是不信,不可能。

  然而邸报上面言之凿凿,而大宋虽然开国不久,但在民间的声望却是真的不错,以至于大部分的老百不免将信将疑了起来,而赵光美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又害怕有些胆大包天的胥吏或是大地主、里正之流会隐瞒消息,偷偷吃消息,甚至还安排了专门的官方读报人,日夜不停的去各村巡视,读报,宣传政策。

  而随着夏季渐入尾声,从淮南地区开始,部分三熟区开始耕种,而朝廷的补贴也真的发下来的时候,整个大宋,都陷入到了欢腾的海洋之中。

  几千年的历史啊,从来都是种田缴税,交皇粮,这还是头一次听说,种地给钱的。

  何为盛世?

  虽是战乱不远,国家还在分裂,然而这一刻,谁又能说初开的大宋不是盛世?

  据济南府那边汇报,目前赵匡胤、赵光美二人的画像、木像、铜像都特娘的卖脱销了,连佛像都没人做了,根本做不完,这哥俩身为统治者但在民间却隐隐已经有了神格化的趋势。

  这一刻,稍微脑子正常一点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大宋社稷已经固若金汤,得民心至此,一切的魑魅魍魉在这三千万贯的补贴面前都不过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如此恢弘盛世,就算是仍然难免略有瑕疵,谁又会在意呢?

  曹彬,就在意。

  就在这天下宛如烈火烹油,赵宋天下蒸蒸日上之时,曹彬却是又一次的骑着马,带着自己的随从奔着澶州而去。

  连赵光美都不知道的是,两个月里,曹彬足足去了澶州八次!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87.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87.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