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文官造反?_家兄宋太祖
笔趣阁 > 家兄宋太祖 > 第247章 文官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7章 文官造反?

  第247章文官造反?

  老实说,赵光美本来以为想要劝服赵匡胤,会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呢。

  毕竟允许商人去开发城市,几乎等同于是将行政权力下放,这种事在古代,甚至是现代也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一些,这种纯纯的帝国主义玩法,几乎只在历史上的某个特定时期出现过。

  本质上这是反政治的。

  不过万万没有想到,赵匡胤居然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倒也不是他有多开明,而是他真的打心眼里没把南汉和大理当做自己的领土。

  事实上原本历史上的北宋虽然也吞并了南汉,但感觉其实他也没多想要,至于大理,更是有着知名的玉斧画界,明确的说出“朕的江山就到此为止”这种话。

  看上去好像生怕手下将士们不听话去打大理,并把这地方打下来似的。

  这都不能说是什么古人的局限,纯纯就是他作为武夫皇帝的极端务实了,所以可能在他的心里,南汉和大理本来也不是他的土地,既然都不是他的东西了,拿出来卖钱,又岂有不答应之理?

  他还特意跟赵光美强调了,这种模式,用于开疆扩土虽然确实有可取之处,但是将来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候,却是万万不能这么干的。

  于是,一切顺利实施。

  文官集团仍然反对,但是反对无效,哥俩又一次的一意孤行了。

  枢密院的枢密使现在虽然不是赵普了,但整个枢密院的上上下下,依然还是赵匡胤的旧人一系,也就是归德府一系,清一色赵匡胤的私臣出身。

  老赵对军权的把控那是从来都不敢放松一点的。

  就连老赵的幕僚之首的赵普,都不是进士出身,而且还号称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很有可能其学识真的就仅限于半部论语,那这剩下的这些其他人……

  干的好像是文官的事儿,但实际上他们确实跟文官没啥关系。

  总是把监军当做先锋来用,根本的原因虽然是北宋军制的畸形导致,但确实也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在于,这帮赵匡胤幕僚出身的人上了战场是真的勇猛。

  真都不是什么文官,与朝廷的文官真不是一个派系的,其实很多事情都能看得出,这帮人除了得赵匡胤的信任之外,素质素养什么的是真的低。

  本来,这帮人的后代子女应该是陆陆续续选择读书学文,逐渐的走向官宦世家的那个路子的,毕竟他们确实也不是将门。

  可结果这个时空,因为赵光美的缘故,这些人的孩子,亲属,大部分都去做生意去了,要么就是商行中的中高层领导,要么就是在民间实力颇为不俗的豪商巨贾。

  毕竟,学习四书五经太难了,他们的孩子如果去考科举的话实在也没啥优势,比不过那些真正的文官,去当兵的话那么危险,他们又不是真正的将门。

  并不只有楚昭辅是聪明人,其实大家都不笨。

  一个崭新的阶级,已经拥有了相比于旧阶级压倒性的力量。

  枢密院一系,禁军,三司一系的官员,现在都是新政的拥护者,兵马都监大招标的这个事儿他们都是极其支持的。

  某间官署内。

  “官家和殿下,现在已经越来越过分了啊,现如今这世道,安分读书,耕读传家之人本就是越来越少,甚至被称之为傻,居然……哎~真是世风日下啊!如今居然连兵马都监这种职位都敢贩卖,这岂不比那东汉末年时的卖官鬻爵还要严重百倍么?若是让这些商人得了泉州等七城,这……简直就是允许他们裂土封侯啊!”

  还是吕馀庆打了个圆场道:“大宋是讲务实的,现在,新儒学派越来越壮大,未必是因为世风日下,只是这样更加实用罢了,绝大多数的学子,现在已经不以进士为志了,倒也并不全是一件坏事么。”

  这便是科举改革的妙处了,当科举录取大范围的扩大之后,这些官宦子弟,门阀世族,虽然在考取进士的时候依然拥有巨大的优势,那大家不跟你一块卷不就得了?

  新儒学没那么复杂,无非也就是提倡学以致用罢了,天下的学子也都是聪明人,以前大家是不得不卷,可几万,十几万乃至几十万考生里每年也就卷那么几十个进士出来,而那些卷不出来的,简直是百无一用。

  相对的,新儒学就不一样了,只需要学习基本的儒家忠孝概念,有个基础能混个及格就够了,大量的精力可以学习史学、律学、算学、物理学等其他学科。

  考功名的几率高多了,一样能够当官,虽然只能当小吏,但是官和吏的界限已经完全打通了,慢慢来呗,而且最重要的是,学了这些东西,就算是考试没考好没有考得上功名,也可以去商行,甚至是给私人商贾打工。

  这都是抢着要的人才。

  得益于此,现如今的大宋,可谓是到处是学堂啊,这回可真的是知识改变命运了,若是真要说教化万民,这种终极理想之下反而是赵光美的新政做的更好。

  闻言,房间里愈发的窒息和沉默了。

  这间房间是政事堂的密室,今日坐在此地的,几乎全都是文官一系中的重要官员,清一色的从三品以上,此时听了这吕馀庆这么说,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低下了头,气氛开始变得极其诡异。

  文官集团,终究是……也要分裂了。

  以吕馀庆为代表的这一批文官,如今被称之为改革党,虽然大多数时候也都不认可赵光美的改革,比如这一次兵马都监大招标的事,在他们看来就简直是胡闹至极。

  给商贾这么大的权力,岂不是以后优秀的人才都去干商贾去了么?那谁还能好好的读圣贤书呢?

  而且一旦此法推行,而且确实好用,几乎是可以预见的,日后的大宋一定会走上一条穷兵黩武,不断对外扩张的路线。

  这在他们这种传统儒生眼里肯定不是什么好事的。

  但是,也就仅仅如此而已了。

  他们虽然并不赞成新儒学,但对新儒学也持比较包容的态度,在他想来这不就是东汉时候的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么,没必要弄得这么敌对。

  而且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新政虽然确实是导致礼乐崩坏,导致了许多不好的事情,但是瑕不掩瑜,至少切实是在几年的时间里就让这大宋变得民富国强,所他们其实大体态度上其实是支持新政的,只是希望新政在实施的时候进行一些必要的改正。

  同时,自然也主张他们这些官员本身进行一些变革,比如支持商业,学习商业,等等等等,算是文人里面的开明派。

  说白了,人家吕馀庆是跟官家的私人关系好,同时他根基也并不深,甭管政治主张如何,他是不可能明目张胆的跟官家作对的。

  另外一派……则是谁也说不清到底有谁,因为目前这天下已经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全盘否定新政了,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几乎除了改革派中跳得比较厉害的这些人之外,几乎都是另一派。

  但其实改革派也没有特别明确。

  就导致现在这些文官中谁也不知道谁和谁是自己人,有些明显大逆不道的话就不能说了。

  好一阵极其尴尬的沉默之后,还是卢多逊,开口道:“不管怎么说,此次兵马都监之事,实在太过荒唐,无论如何,吾等身为臣子,总不能让此策通过,否则,用不了多久,不,否则那些商贾贱业之人,立刻就要凌驾于吾等读书人之上,礼乐崩坏,国将不国啊。”

  “不错,商人重利轻信义,又怎知忠为何物?若是让商贾来为国戍边,岂不是肉包子打狗么?”

  “咳咳,咳咳。”

  吕馀庆重重地咳嗽了几声。

  而后道:“话,也不能这么说,如今官家与殿下都已经认准了此事,咱们的上书也都被否决给打回来了,枢密院那些人自己比殿下都还要积极,听说,楚昭辅把他自己儿子都给带上了,他自己还要去做东南路兵马都监,其他人……也都差不多,剩下的,也就是兵部了,卢尚书,难道你还敢让兵部掣肘将士们的出征么?”

  卢多逊闻言自然是连连摇头,表示万万不敢,作死也不是这么作的。

  “那不就得了?你们不服,我也不服,伱们不满,我也不满,咱们这些读书人,好不容易从武夫手中夺过了权力,现在却又要被这些商贾之人踩在头上,谁能服气?可是不服又能怎么样呢?”

  说罢,站起身来冲众人拱手道:“诸位,我奉劝诸位还是别做小动作的好,官家和殿下虽然仁德,但是杀人可是并不手软。”

  说罢,却是不愿再跟这些同僚继续扯皮,而是扬长而去了。

  心中甚至都忍不住想,要不自己他娘的辞职算了。

  吕馀庆走后,整个政事堂愈发的压抑和沉默,其实不用吕馀庆提醒大家也知道,自古以来,整顿官场,就没有比殿下更狠的人了。

  三年不到的时间,大宋就掀起了两场官场大清洗,杀人虽然确实是不算特别多,也有两百来人,免职,甚至流放则是近两千人。

  三品以下的官员,被赵匡胤和赵光美打着反腐之类的旗号,都给撸干净了。

  事实上他们这些三品以上虽然确实是没动,但所谓的根基,早就在这两场大清洗中被处理得七七八八了。

  赵匡胤和赵光美,是真拿他们这些文官在当文案秘书在用。

  偏偏这天下居然还挺太平。

  甚至比开撸之前都还要更太平。

  至于地主。

  纯粹的大地主已经越来越少了,官僚阶级真正的基础正在瓦解,不出意外的话,十年之内可能就要瓦解没了。

  而他们这些人,不管是开多少次的小会,明里暗里的说多少阴阳话,终究是不能动摇国策的一分一毫的。

  有什么招,他们早就都已经试过了,再想阻拦,似乎就只剩下造反了。

  可是造反……那不是开玩笑呢么。

  之所以还敢在此发牢骚,在此阴阳怪气,那都已经是官家仁德了,若是大宋朝没有那个绝不因言获罪的铁律,你看他们还有几个人敢这么瞎说话?

  这么一想,大家就觉得越是觉得意兴阑珊,都是人中龙凤,这般无能的聚在一起扯舌头,多特娘的无聊?多他娘的耽误时间?有这功夫干点啥不好?

  官场就想被强,反抗不了,就得学会享受。

  于是乎,刚刚还人满为患的政事堂,随着吕馀庆的这般一点,大家都觉得意兴阑珊,顷刻间便尽数散去了。

  只剩下了两个人,在此枯坐。

  好一会儿,其中一人才道:

  “其实老吕他说得也没有错,眼下若是再想将这天给翻回来,就只剩造反一途了。”

  另一人则道:“没造过反么?近半年来全国各地共造反四十八次,这些事流于史书,只怕后人还以为是朝廷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呢,可是人家根本就不怕你造反,又能怎么样?”

  “呵呵,仅凭些许毛贼,三两豪强,哪有真的造反资格呢?不过是吓唬一下官家罢了,可是官家不怕吓唬,殿下……更是煽风点火,恨不得那些反贼的规模可以大一点,自然也就无用了,除非……咱们有外力襄助。”

  “外力?”

  “我听说,官家中午又是微服出去了?”

  “嗯,说是去出一家……食肆做的烂肉面。”

  “据我所知,开封城中,隐藏于各行各业,暗处的契丹探子少说也有三五百人,若是什么时候这些个探子能够提前知道官家的行踪……”

  “嗯????你……这不可能,官家虽说是微服,但至少也是带着几个班直随身护卫的,况且官家微服,素来都是兴之所至,哪来的提前准备?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真成功了,殿下登基,殿下的魄力难道比官家小么?”

  “此言差矣,凭什么,就一定是殿下登基呢?况且,契丹人既然动手,就算失败了,这难道就不是好事了么?殿下和契丹,尤其是和那述律部,关系也是匪浅啊。”

  “你是说……此事成与不成,都是只有好处?”

  “正是,差的,就只剩下如何让契丹人提前知道官家微服的情报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87.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87.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